2025-05-22 14:12:09
279

免费宽带升级为何暗藏诈骗陷阱?

摘要
近期频发的免费宽带升级骗局,暴露出新型电信诈骗的技术化特征。犯罪团伙通过伪装运营商身份安装VOIP设备,将受害者家庭电话变为诈骗中转站。本文解析诈骗手法、技术原理及防范策略,提醒公众警惕上门服务陷阱。...

一、高科技伪装下的诈骗套路

诈骗分子通过精准话术设计,以运营商工作人员身份联系用户,声称提供免费宽带升级服务或安装反诈设备,利用群众对官方机构的信任实施诈骗。常见话术包括网络提速、流量扩容、防范电信诈骗等专业话术,甚至伪造工牌和制服增加可信度。

免费宽带升级为何暗藏诈骗陷阱?

犯罪团伙多选择老年群体作为目标,通过以下流程实施诈骗:

  1. 电话/上门宣称免费服务
  2. 展示伪造的运营商证件
  3. 安装VOIP语音网关等设备
  4. 远程操控受害者家庭电话

二、恶意设备的技术运作原理

犯罪团伙安装的VOIP语音网关设备可将境外诈骗号码伪装成本地固话,实现远程操控拨号功能。此类设备具有以下特征:

  • 外观与普通路由器相似
  • 支持网络远程控制
  • 可批量拨打诈骗电话
  • 自动屏蔽通信异常提示
图:VOIP设备作案流程图

诈骗设备安装后,受害者固话将被用作诈骗中转站,导致他人受骗的受害者也可能因涉案号码关联承担法律责任。

三、识别与防范的三大要点

身份核验:要求出示加盖公章的正式文件,拨打运营商官方电话二次确认。

设备检查:警惕新装设备,特别是带有外接天线或陌生品牌标识的网关设备。

异常处置:发现固话无故停机、出现陌生通话记录时,应立即报警并联系运营商检测线路。

四、典型案例与危害后果

2024年上海浦东某案例中,35名老年人因接受免费升级服务,导致家庭电话被用于拨打诈骗电话。犯罪团伙通过远程控制设备,在48小时内拨出600余通诈骗电话。

此类诈骗造成双重危害:

  • 受害者可能因涉案号码承担连带责任
  • 受骗群众财产损失难以追回
  • 运营商信誉遭受严重损害

免费宽带升级骗局利用技术手段与心理诱导实施犯罪,公众需提高对新型电信诈骗的认知。建议建立运营商服务备案查询系统,推行上门服务电子工单验证机制,从源头遏制此类犯罪。

声明:文章不代表云主机测评网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