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扣费机制暗藏玄机
用户激活星卡时需强制充值50元,但实际使用中常出现首月扣费异常。有消费者反映充值后仅使用基础功能,当月即出现欠费提示,运营商却以「免流服务终止」为由推卸责任。客服声称协议条款无需主动告知用户,这种单方面变更服务的行为已引发多起投诉。
- 首充50元激活后月租显示19元,实际首月扣除39元
- 定向流量需新注册账号才能使用,变相增加使用成本
二、流量限制与虚假宣传
运营商宣传的「135G大流量」实际由45G通用流量叠加定向流量构成,且存在严格限制:
- 通用流量有效期仅限24个月
- 超量后降速至1Mbps以下,基本无法正常使用
- 国际漫游费用未在宣传页面明示,产生高额附加费
更有用户实测发现宣传流量与实际到账相差65倍,激活后仅显示2.25G通用流量。
三、服务条款缺乏透明度
通过分析用户协议发现三个关键问题:
- 自动续费条款未在销售页面显著提示
- 解约需支付剩余合约期全部月租作为违约金
- 定向流量范围可单方面修改且不另行通知
这种「最终解释权归运营商」的条款设置,使得消费者维权时面临举证困难。
电信星卡通过精心设计的营销话术掩盖服务缺陷,其问题核心在于收费机制不透明、流量规则复杂化、用户协议不对等。建议消费者办理前核实具体条款,保留宣传证据,遇纠纷时可向工信部投诉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