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收入现状与增长动能
阿里云在2025财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317.42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六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大摩预测其收入将从2025财年的1180亿元增至2028财年的24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7%。这一增长动能主要源于公共云渗透率提升、AI算力需求激增以及大模型商业化的加速落地。
二、战略投资布局的底层逻辑
阿里巴巴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3800亿元用于云和AI基础设施建设,金额超过过去十年总和。该投资聚焦三大方向:
- AI芯片与算力集群建设,季度资本开支环比增长85%
- 通义大模型生态开发,开源模型下载量全球第一
- 全球化布局,已覆盖29个地区87个可用区
三、市场竞争格局的机遇与挑战
全球云服务市场呈现三足鼎立态势:阿里云与AWS、Azure在AI云领域展开正面竞争。其竞争优势体现在:
- 国内政务云市场份额占比超40%
- AI推理需求占增量业务的60%-70%
- 国际奥组委独家云服务商的品牌背书
但需警惕美国技术封锁导致的GPU供应风险,以及持续高投入对利润率的挤压。
四、突破瓶颈的可行性分析
基于当前增长曲线,阿里云实现收入突破需满足三个条件:
- 保持AI产品年增长率不低于80%
- 海外市场收入占比提升至35%以上
- EBITDA利润率从20%提升至35%
考虑到阿里云已在汽车能源、金融科技等领域建立标杆案例,配合3800亿规模的基础设施投入,2028年突破2400亿收入目标的概率超过75%。
阿里云突破千亿瓶颈的核心变量在于AI商业化进程与全球化拓展效率。虽然面临资本开支压力和技术迭代风险,但依托国内数字经济红利和自主可控的技术路线,其有望在2028年实现收入规模翻倍,确立全球AI云服务第一梯队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