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餐宣传与实际扣费不符问题
联通广通卡存在多起关于套餐内容与实际扣费不符的投诉。例如有用户反映,业务员宣称的“60元套餐”实为最低消费门槛,实际账单包含多项未明确告知的附加费用。定向流量与通用流量的界定模糊也引发争议,部分用户发现宣传的30G流量中,仅有少量为通用流量。
二、隐性扣费的主要类型
- 强制开通增值服务:用户激活卡片后被自动订购流量包、语音附属包等收费项目
- 套餐外计费陷阱:超出流量未及时断网或提醒,产生超额费用
- 捆绑销售误导:以“保号套餐”为诱饵,强制绑定高价套餐
三、用户投诉典型案例
时间 | 事件 | 金额损失 |
---|---|---|
2025-01-05 | 虚假宣传360G流量套餐 | 319元 |
2025-01-12 | 保号套餐办理欺诈 | 1000+元 |
2024-12-04 | 强制升级高价套餐 | 89元/月 |
地推人员上门办理时承诺“移动保号+联通79元套餐”组合,实际导致用户承担双倍话费支出。另有用户遭遇副卡变主卡、异地号码注销难等连环套路。
四、消费者防范指南
- 通过官方渠道核验套餐内容,要求提供书面协议
- 每月通过联通官方APP查询增值业务订购状态
- 设置流量超额自动断网功能,保留通话录音证据
- 遭遇欺诈时立即向12300工信部投诉
现有证据表明联通广通卡存在系统性宣传违规行为,特别是地推渠道和非官方销售点问题突出。但通过正规渠道办理、仔细核对协议条款、定期查验账单,仍可有效规避风险。监管部门需加强电信营销行为规范,建立套餐变更二次确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