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赠卡合约中的隐性消费陷阱
联通宽带办理时常见的“赠送手机卡”活动,实则暗藏多重消费风险。部分用户反映在办理宽带续费时,业务员仅强调“免费赠送手机卡”,却未告知该卡采用后付费模式,停机后仍会继续扣费。更有用户遭遇合约到期后,原本包含的流量赠送突然取消,导致超额流量费直接从账户余额扣除。
- 停机后继续收取号码保留费(3个月累计可达100元)
- 合约到期自动转为标准资费(每月费用上涨50%-200%)
- 增值服务费(如每月5元家庭号服务)默认开通
二、销户限制与违约金争议
联通宽带赠卡存在严格的销户限制,用户办理时往往被误导“不交费自动停机”。实际上,手机卡停机后仍需办理正式销户手续,否则将持续产生账户欠费,部分用户因未及时销户产生186元违约金。更有营业厅人员口头承诺“直接丢弃即可”,导致用户被追讨违约金。
销户流程存在双重障碍:线上渠道无法查询赠卡合约细则,线下销户需前往指定营业厅,且要求结清所有历史费用(包含赠送期内费用)。
三、用户维权困境与行业监管建议
用户维权面临证据缺失、渠道不畅等问题。运营商常以“员工个人行为”“合约已载明条款”为由推诿,而合约文本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 关键条款采用小字号印刷(字号≤5pt)
- 线上系统与线下承诺不一致
- 变更条款未主动通知用户
行业监管亟待加强,建议建立运营商套餐备案审查机制,强制要求资费变更前30天短信告知用户,并设立第三方争议调解平台。
宽带赠卡作为运营商获客手段,需以透明、公平为前提。消费者办理时应要求书面确认关键条款,保留业务员承诺录音。监管部门需完善《电信服务规范》,对隐性收费、单方面变更合约等行为设定明确罚则,推动行业服务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