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卡隐形收费陷阱
119元套餐常以”免费副卡”为卖点吸引用户,实际使用中会出现月租叠加问题。有用户办理时被承诺副卡两年内免费,但首月即产生10元/张的月租费,且停机卡仍持续扣除流量包费用,导致实际月费增加25%。更存在副卡停机后仍持续扣费长达一年的情况,运营商未主动提醒额外消费项目。
套餐升级暗藏涨价
运营商常以”套餐升级不涨价”诱导用户,实则通过话术混淆资费标准。典型案例显示,客服承诺88元套餐免费升级119元档,六个月后自动恢复原价,但实际当月即按119元扣费且无法取消。另有用户遭遇”保底消费”陷阱,原套餐被强制绑定119元最低消费,未达额度仍按全额扣费。
- 副卡管理费:10元/张/月
- 流量超出费:5元/GB
- 自动续费服务:默认开通
- 合约违约金:2000元+
合约期违约金捆绑
该套餐普遍设置12-24个月合约期,提前解约需支付高额违约金。有用户办理时未被告知两年合约期,后发现解约需承担2000余元违约金。更存在业务员利用老年人不熟悉条款的情况,诱导60岁以上用户签订长期合约。
定向流量限制条款
套餐标称的30G流量多为定向流量,通用流量严重不足。用户实际使用中发现,非合作APP产生的流量会直接扣除话费,导致月初充值后快速欠费。部分案例显示,实际可用流量比宣传缩水50%以上,且超出后按5元/GB扣费。
119元套餐通过多重消费设计形成价格陷阱,消费者需重点核查副卡条款、合约期限、流量类型等核心内容。建议办理时要求书面协议,激活后立即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套餐明细,发现异常扣费应及时投诉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