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价套餐陷阱
市场上部分商家以“0月租”“无限通话”为噱头吸引消费者,实则存在虚标通话时长、限制号码归属地等问题。此类套餐往往通过降低线路质量或叠加增值服务费来弥补成本,导致实际使用中频繁断线或无法外呼。需警惕“套餐费用全包”等模糊表述,建议优先选择运营商直营套餐。
二、隐性收费陷阱
部分电销卡在开卡环节暗藏三大收费项:
- 激活费:要求支付50-200元不等的“实名认证服务费”
- 管理费:按月收取3%-8%的“系统维护费”
- 罚金:提前解约需支付剩余套餐费用的30%作为违约金
三、资质合规陷阱
正规电销卡需满足双重认证:企业需提供营业执照及法人身份证,个人需提交行业证明文件。未经验证的“免实名卡”可能涉及非法线路复用,导致批量封号风险。建议通过APP外呼系统实现客户过滤,降低投诉触发封卡概率。
四、售后服务陷阱
劣质服务商常存在三大服务缺陷:
- 无7×24小时技术支持团队,故障响应超4小时
- 拒绝提供线路稳定性检测报告
- 投诉处理周期长达15个工作日
建议签约前要求提供SLA服务协议,明确赔偿条款。
选购电销卡需重点核查套餐真实性、收费透明度、供应商资质和服务响应速度。建议通过运营商官网核验套餐编码,签订包含违约条款的书面合同,并定期检测外呼接通率。合规使用结合技术防护,才能实现电销业务长效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