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约期限陷阱
599元合约机套餐通常捆绑36-48个月超长合约期,用户在合约期内不得更换套餐或携号转网。部分营业厅未明确告知合约期限,导致消费者误以为可随时终止服务。更有案例显示,宽带合约期从办理次月开始计算违约金,与用户实际使用时间存在偏差。
二、资费套餐陷阱
套餐宣传存在多重数字游戏:
- 流量虚标问题突出,50GB流量实际包含20GB区域限定流量
- 预存话费分36个月返还,提前解约需补缴设备差价
- 套餐资费高于市场均价,限制降档消费
三、违约金条款
解约需支付双重费用:
- 剩余设备补贴款(手机总价-已返还金额)
- 套餐月费30%作为违约金
有用户反映未被告知违约金条款,解约时才发现需支付数千元费用。
四、自动续费黑洞
套餐到期后默认自动续约,绑定增值服务包括:
- 视频平台会员(15-30元/月)
- 云存储服务(10元/月)
- 安全防护软件(5元/月)
这些服务未经二次确认自动扣费,取消需单独申请。
合约机套餐通过捆绑消费、模糊条款和自动续费形成多重消费陷阱。建议消费者办理前确认:合约期限计算方式、流量具体构成、解约赔偿公式三项核心条款,并定期核查账单明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