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隐性收费项目暗藏套餐
重庆电信宽带办理过程中,业务员常以“免费升级”为名附加收费服务。有用户办理99元套餐后,发现被自动开通19元/月的提速包,且持续扣费长达24个月。更隐蔽的套路包括将摄像头安装费转化为分期网贷,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背负36个月金融合约。
- 赠送设备实为分期消费:光猫、路由器等设备声称免费,实际通过花呗等平台绑定长期还款
- 套餐价格虚标:标注149元套餐需叠加20元服务费,且未在签约时明示
二、合同条款模糊诱导签字
业务员利用移动设备办理的便利性,引导客户在未阅读完整条款的情况下电子签约。重庆用户反映,维修工手持平板要求签字,实际是为期两年的新合约,违约金高达2400元。更有案例显示合同中的“阅读并同意”等关键字段系业务员代签。
三、违约金规则成为盈利工具
重庆地区用户投诉显示,违约金计算存在三大问题:
- 追溯既往合约:宽带升级后重新计算合约期,导致前期使用年限作废
- 金额设置不合理:违约金可达套餐总费用3倍,有用户被要求支付3300元
- 捆绑征信威胁:以影响个人征信为由施压用户接受不合理赔偿方案
四、设备绑定与强制消费
业务承诺的“免费设备”暗含使用限制,重庆某用户归还光猫时,被告知需补缴200元设备折旧费。更存在强制使用场景:摄像头必须保持在线,否则视为违约。设备回收规则存在地域差异,同型号路由器在渝中区与江北区折旧标准不同。
重庆电信宽带业务通过套餐设计、合同签署、设备管理等环节设置多重消费陷阱,建议消费者办理时做到三要:要全程录音录像、要逐条核对电子合同、要保留纸质凭证。遭遇侵权时可向通信管理局提交业务员工号、办理时间等证据链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