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宣传的常见套路
商家常以“无限流量”“9元月租”等标语吸引消费者,但实际使用中往往存在流量限速或隐性收费。例如,部分套餐宣称的“无限流量”实则在达到阈值后降至2G网速,严重影响用户体验。更有商家混淆定向流量与通用流量的概念,导致用户误以为总流量充足。
- 虚假低价:首月优惠后恢复高价
- 模糊条款:合约期和违约金未明确告知
- 物联卡冒充:非正规手机卡无法正常通话
销户难题的深层原因
消费者常陷入“激活易销户难”的困境。部分套餐规定需使用满3个月才能注销,更有商家要求联系快递员或第三方平台处理,形成销户死循环。某案例显示,用户因地区限制无法享受宣传的全国通用套餐,却仍需承担话费扣款。
- 激活后立即产生合约绑定关系
- 注销渠道隐蔽且流程复杂
- 客服推诿导致维权困难
合约陷阱与隐形费用
合约期内擅自销户需支付高额违约金,部分套餐通过叠加收费项目变相提高资费。有用户反映19元套餐实际扣费达39元,包含隐藏的激活费和服务费。
- 首充返现需分12个月到账
- 定向流量占比超80%
- 物联卡需预存百元才能使用
消费者应通过运营商官方渠道核验套餐详情,警惕“超低价”“无限流量”等宣传话术。收到异常扣费通知时,立即通过工信部投诉渠道维权。建议优先选择无合约期、资费透明的正规流量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