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约期限制的隐藏条款
许多免费流量卡宣称“无合约期”或“短期优惠”,但实际办理后用户可能发现被强制绑定12-24个月的长合约期。合约期内无法更换套餐或注销号码,若提前解约需支付高额违约金,部分案例中违约金甚至高达套餐费用的50%。
更隐蔽的条款包括:
- 优惠期结束后自动转为高价套餐
- 超出流量限额后收取阶梯式费用(5-10元/GB)
- 合约期内禁止办理其他优惠活动
二、虚假宣传的常见手段
不法商家通过以下方式诱导消费者:
- 模糊流量类型:将定向流量包装成通用流量,实际80%流量仅限特定APP使用
- 虚构优惠力度:标注“19元100GB”却隐藏首充要求(如首充100元才可享优惠价)
- 伪造官方身份:冒充运营商客服致电,以“回馈老用户”名义诱导提供验证码
部分代理商还会在合同中设置文字陷阱,例如将“全国流量”定义为“全国可接入但仅限省内使用”。
三、用户维权与防范建议
遭遇骗局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 立即拨打运营商官方客服冻结账户
- 保留通话录音、聊天记录等证据
- 通过工信部12300网站提交申诉
办理流量卡前务必做到:
- 核实卡片是否支持运营商官方APP查询
- 要求提供纸质版完整合同条款
- 确认套餐外收费标准(语音/短信/流量)
四、典型案例分析
用户办理“首充120元返费”套餐后,发现返还话费需分12个月到账,且合约期内不得更换套餐。当用户试图注销号码时,被要求支付剩余月份50%的费用作为违约金,最终通过工信部投诉追回损失。
免费流量卡骗局本质是利用信息不对称牟利,消费者需警惕“永久优惠”“无限制流量”等宣传话术。建议优先通过运营商官方渠道办理业务,仔细阅读合同细则,遇到侵权及时通过12300投诉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