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捆绑销售的三大形式
移动宽带常以”话费达标免费送”为诱饵,实际要求用户必须绑定高价手机套餐。有消费者反映,原本29元的基础套餐被迫升级至69元档位才能享受宽带服务,导致月均话费翻倍增长。部分营业厅还会强制搭售路由器、光猫等设备,这些设备名义上免费,实则存在使用限制和赔偿条款。
- 强制升级手机套餐
- 搭售智能家居设备
- 绑定IPTV电视服务
二、网速缩水的技术真相
标称的1000M宽带在实际使用中常出现断流、卡顿现象。晚高峰时段,部分用户实测下载速度不足50M,与宣传数据相差20倍。移动采用共享带宽技术,同一基站覆盖区域用户数超过设计容量时,实际网速会因资源分配不均严重下降。
三、隐藏费用的收费陷阱
宽带安装初期虽无直接费用,但存在多种隐性收费项目:
- 设备押金:路由器需使用满3年方可免除赔偿
- 违约金:合约期内解约需支付剩余月份费用的30%
- 增值服务:默认开通的云盘、安全防护等收费项目
四、合同期限的隐形枷锁
合约期普遍设置24-36个月,期间用户无法降档套餐或携号转网。有案例显示,用户因工作调动申请提前解约,被要求支付相当于6个月套餐费的违约金。合同细则中关于设备折旧、服务变更等条款常使用专业术语,普通消费者难以准确理解。
总结建议
消费者办理前应重点确认:套餐变更条件、设备权属约定、网速保障条款。建议通过工信部投诉平台保留维权记录,办理时要求工作人员逐条解释合同细则。对于赠送设备,务必明确使用限制和退还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