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隐藏费用陷阱
480元/年的套餐看似价格低廉,但实际办理过程中存在多项未明示的附加费用。例如部分用户反映安装时被收取280元网线铺设费,且手机套餐被强制绑定每月59元低消。更有案例显示,办理后账单中出现了未告知的机顶盒租赁费(25元/月)和路由器使用费(40元/台/月)。
- 线路安装费:200-300元/次
- 设备租赁费:20-80元/月
- 增值服务费:10-30元/月
二、合约期限与违约金
该套餐实际签约期为3-4年,远超宣传中的”年费”概念。若用户提前解约,需支付剩余合约期30%的违约金。有用户因搬迁需退订时,发现违约金高达原套餐费的2倍。
三、服务质量争议
用户普遍反映网络稳定性较差,尤其在晚高峰时段出现视频卡顿、游戏延迟现象。尽管标称带宽达标,但实际体验明显弱于同价位的电信、联通宽带服务。
- 高峰期网络延迟:200ms以上
- 视频加载失败率:15%-20%
- 报修响应时间:48-72小时
四、捆绑销售套路
办理过程中存在强制绑定手机号、赠送劣质设备等现象。有用户为获赠路由器被迫开通电视套餐包,导致月费额外增加100余元。更存在将设备租赁费伪装成”免费赠送”的情况,实际使用2年费用可购买同款设备十余个。
该套餐通过低价策略吸引用户后,通过多重隐藏条款增加实际支出。建议消费者办理前核实合约细则,重点确认设备费用、解约条款及服务质量保障,避免陷入长期消费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