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约期限陷阱
一年期移动宽带套餐看似短期合约,实则包含隐性约束条款。用户需注意合约起始时间并非以安装日期为准,而是以系统录入时间为起点,可能导致实际服务周期缩短至10-11个月。套餐到期后多数会自动转为原价续约,且需主动致电客服才能终止服务。
- 合约自动续期条款需单独签署补充协议
- 套餐费用调整不包含在原始合约范围内
二、捆绑消费条款
套餐常包含强制消费项目,如要求绑定机顶盒(25元/月)或电视套餐包。部分用户反映办理时承诺的”免费宽带”实际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保底消费手机套餐(200元/月起)
- 预存12个月话费保证金
- 开通视频会员等增值服务
三、资费调整条款
优惠期资费与实际收费存在差异,部分套餐首年59元/月的价格包含以下隐性成本:
- 安装费:299元设备押金(不可退还)
- 维护费:每月8元网络维护基金
- 升级费:提速包默认勾选
四、违约金计算规则
提前解约需支付高昂违约金,计算方式包含:
- 剩余合约期总费用的40%
- 赠品折价赔偿(电脑等按原价计算)
- 网络使用补偿金(500元起)
实际案例显示,签约三个月后解约需支付总费用可能超过2000元。
用户办理时应重点核查合同中的自动续约条款、增值服务绑定说明及违约金计算公式。建议保留办理时的录音证据,并要求运营商书面确认优惠条款的有效期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