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统计费错误引发的异常扣费
2022年5月,中国联通曾因系统故障导致全国多省市用户被批量扣除95元“叠加套餐包”,且未发送扣费通知,引发大规模投诉。类似事件在2025年再次出现,用户反映未使用国际漫游服务却被扣除挪威等地的费用,暴露出运营商计费系统存在技术漏洞和校验机制缺失。
二、增值服务订阅的隐蔽性操作
部分用户发现话费账单中出现未主动开通的增值服务:
- 家庭套餐、流量包等业务未经短信验证即自动生效
- 校园卡用户遭遇月租费用从39.9元激增至50元以上
- 长期未使用的备用卡仍被扣除高额流量费用
这类操作往往通过后台系统自动续订,用户需定期核查账单才能发现异常。
三、国际漫游与定位逻辑的漏洞
2024-2025年期间,多名用户投诉在未出国境的情况下被扣除境外流量费。典型案例包括:
- 手机全程使用当地流量卡仍被收取漫游费
- 系统通过基站定位误判用户位置
- 副卡设备长期闲置仍产生定位服务费
这些现象揭示运营商对漫游判定标准缺乏有效验证机制。
四、套餐使用规则的不透明性
用户普遍反映套餐说明存在理解障碍:
- 5G升级包等附加条款未明确告知生效条件
- 超出套餐流量后的阶梯计费规则模糊
- 主副卡共享额度计算方式存在歧义
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用户难以准确预估实际消费。
五、客服处理机制的消极应对
投诉处理环节暴露多重问题:
- 首次投诉仅退费不解决根本问题
- 二次投诉遭遇推诿或补偿额度缩水
- 涉及技术问题时缺乏有效解释
部分用户需反复投诉并威胁向工信部举报才能获得响应。
频发的扣费乱象折射出运营商在技术系统、服务透明度、用户权益保障等多维度存在结构性缺陷。建议建立第三方计费审计机制、强制二次确认订阅服务、优化套餐说明可视化呈现,并通过AI客服升级提升投诉处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