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餐优惠与实际收费不符
湖北襄阳用户反映,办理129元套餐时被告知“免费赠送光猫设备”,实际却在支付宝冻结1353元用于分期购买手机。类似案例中,用户发现宣传的“59元套餐”被强制升级至118元,且需额外支付设备费用和安装费。部分套餐存在合约期延长、资费虚标问题,如宣传的“两年109元”实际为“三年134元”。
隐藏的金融分期陷阱
联通宽带业务存在将信用额度查询转化为网贷分期的风险。有用户办理续费时,被要求录制视频授权“招联信用付”,实质上将宽带费用转为分期贷款。湖北案例更显示,冻结资金与设备“免费”承诺直接挂钩,用户需承担隐性金融风险。
解约困难与费用争议
消费者投诉后常遭遇推诿:线上客服称需线下解绑宽带,营业厅却表示未绑定业务。合约期内降套餐被拒、违约金收取标准模糊等问题频发,有用户为退订套餐需倒贴数百元。费用争议中,联通单方面增加“宽带附加费”且无法提供历史扣费明细。
如何防范消费陷阱
- 核对纸质合同:要求业务员提供完整协议,重点查看合约期、违约金条款
- 验证资金用途:警惕“冻结资金”“信用额度”等操作,确认是否涉及分期贷款
- 保留沟通证据:对上门推销过程录音,保存聊天记录和短信通知
- 多渠道投诉:通过工信部、12315等平台维权,避免仅依赖联通内部处理
湖北联通宽带套餐存在宣传误导、隐性收费、金融捆绑三大风险。消费者需提高警惕,办理时坚持“三不原则”:不轻信口头承诺、不授权非必要权限、不签署空白协议。遭遇纠纷时应及时固定证据,通过行政监管渠道维护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