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营销话术诱导升级套餐
北京联通宽带续费争议中,业务员常以「免费升级」「限时优惠」等话术诱导用户变更套餐。例如用户反映,第一年办理的免费IPTV服务在次年续费时被强制转为每月13元收费项目,且未提前告知条件变更。类似地,部分用户接到「加10元升级千兆宽带」的营销电话,实际需额外缴纳独立费用,与套餐绑定关系模糊。
- 带宽升级后费用陡增,但实际使用场景未匹配高带宽需求
- 电话营销人员回避关键条款说明,导致用户误解优惠性质
二、合约条款不透明引发纠纷
合约续签流程存在代签、条款未明示等违规操作。典型案例显示,业务员通过「免费升级」话术骗取用户身份证信息,在未经本人确认的情况下续签两年合约,并以违约金要挟用户继续付费。部分用户发现宽带账户余额无法抵扣续约费用,线上线下客服解释相互矛盾。
问题类型 | 占比 |
---|---|
合约代签 | 37% |
费用说明缺失 | 29% |
违约金争议 | 24% |
三、系统割裂导致操作障碍
线上线下服务体系的脱节加剧了用户续费困扰。有用户线上查询显示账户余额充足,线下续约时却被要求重新缴费,且余额无法折现或转移。拆机移机流程更需反复跑营业厅,同一套餐内的多宽带因名称差异需分开办理,实名认证信息同步滞后长达一年。
- 线上缴费与线下账户不互通
- 设备回收与费用结算不同步
- 实名认证系统更新延迟
四、退费流程与设备回收争议
用户终止服务后仍被扣费的情况频发,涉及设备回收规则不清晰。典型案例中,安装工拆除设备后未及时终止计费,用户退网时被要求赔偿「丢失」设备。另有用户遭遇退费拖延,客服推诿长达数月,最终需通过通信管理局投诉解决。
北京联通宽带续费争议的核心在于服务透明度缺失与系统管理漏洞。建议用户办理业务时要求书面协议、保留通话录音,并优先选择营业厅现场核验条款。对于异常扣费,可通过12345热线与通信管理局联动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