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餐升级诱导消费
许多用户反映,联通业务员常以“免费升级”“赠送设备”为名,诱导办理高价套餐。例如有用户办理69元套餐后,发现实际月支出达128元,且无法降档至58元以下套餐。类似案例中,业务员拒绝办理低价套餐,强制用户选择108元方案并收取手机费附加项。
捆绑消费与隐性条款
宽带业务常隐藏三类捆绑消费:
- 强制绑定手机卡:需预存899元话费且承诺30个月合约
- 信用支付陷阱:通过“招联信用付”变相转为网贷分期
- 隐性收费项目:如宽带附加费、电视业务费突然增项
设备费用与违约金
全屋光宽带等设备存在双重收费风险:
- 安装时收取押金或设备费,但未明确产权归属
- 升级套餐后要求签订3年协议,违约金高达数百元
- 设备与手机型号绑定,例如要求支持WiFi6的手机
合同条款模糊陷阱
线下办理时普遍存在合同缺失问题,有用户发现协议期从口头承诺的2年变为实际3年,月费差额达25元。更严重的是,部分业务员直接在用户不知情时代签电子合同,导致维权困难。
承诺内容 | 实际条款 |
---|---|
免费安装 | 需冻结支X宝900元 |
45G流量 | 实际仅20G生效 |
办理联通宽带套餐存在多重消费陷阱,建议用户坚持“三查原则”:查套餐详情、查电子合同、查信用授权。保留业务员承诺录音,优先通过官方APP办理可回溯业务。遭遇纠纷时可向工信部、12315等多渠道投诉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