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餐升级诱导陷阱
联通宽带常以”免费升级”名义吸引用户办理高价套餐。消费者反映,业务员常擅自将低资费套餐升级为百元以上融合套餐,且签约后拒绝降档。更有用户遭遇升级后实际网速未提升,却因”全屋光宽”等名目被额外收取50元/月设备费。
二、隐性费用叠加陷阱
部分用户发现协议外存在隐藏收费:
- 宽带附加费:未提前告知的10元/月附加费
- 安装调测费:IPTV安装费超出标准收费200元
- 设备押金:宣称免费设备却收取200元手机费
这些费用多通过口头承诺规避书面协议。
三、合约期与违约金陷阱
三年合约期成行业潜规则,违约金计算存在双重标准:
- 签约时宣称两年合约,实际协议为三年
- 提前解约需倒贴数百元违约金
- 合约到期后自动续约未提醒
用户投诉时遭遇公司-业务员相互推诿。
四、虚假速率宣传陷阱
300M宽带套餐实际速率不达标成普遍现象。运营商将责任转嫁用户设备,要求更换支持WiFi6的手机,却不提前告知设备兼容性问题。部分用户升级千兆宽带后,实测速率仅200Mbps却仍需支付299元设备费。
兴化联通宽带套餐通过套餐捆绑、费用模糊化、合约陷阱三重机制设置消费陷阱。消费者应坚持索要书面协议,重点核查合约时效、费用构成、解约条款等核心信息,办理时全程录音存证。遭遇侵权时可向通信管理局发起集体投诉,提高维权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