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餐优惠背后的隐形条款
中国联通近年推出的“装宽带送手机”活动,常以“零元购机”“套餐立减”等标语吸引消费者。实际办理过程中,营业员往往淡化合约期限和违约金条款,导致用户签订长达24-36个月的绑定协议。有消费者反映,办理时未被告知具体违约金金额,事后才发现提前解约需支付300-1000元不等的费用。
二、违约金陷阱的常见形式
- 长期合约绑定:宽带与手机套餐强制捆绑,最短合约期达两年半,期间无法调整资费
- 分期金融陷阱:通过冻结花呗额度或办理小额贷款完成“零元购机”,实质将违约金转化为分期债务
- 资源缺失转嫁风险:移机失败仍要求用户承担违约金,运营商以“系统未记录申请”为由推卸责任
三、消费者维权难点
遭遇违约金的用户面临多重维权障碍:一是营业厅监控录像调取困难,工作人员常否认口头承诺;二是投诉渠道效率低下,10015客服与地方营业厅存在互相推诿现象;三是工信部投诉后部分案例虽能追回损失,但流程耗时长达1-2个月。
四、如何防范与应对
- 办理时要求书面确认违约金计算方式及合约解除条件
- 全程录音录像,保留业务受理单等纸质凭证
- 通过微信小程序“工信部12300”提交实名投诉,需附合同截图与扣费记录
此类营销模式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经营者应以显著方式提示限制性条款。建议消费者优先选择无合约套餐,若已陷入纠纷,可通过司法途径主张格式条款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