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与警方介入
自2020年起,百色市区频繁出现以“预存话费送手机”为名的商业活动。犯罪团伙通过地推人员在商圈发放赠品吸引消费者进店,宣称充值4599元即可获赠千元手机,并承诺按月返还话费。然而多数参与者仅收到2个月话费后,涉事手机店便集体关停失联,累计涉案金额超百万元。
右江公安分局已于2020年10月正式立案侦查,发现涉事店铺存在虚构运营商授权、伪造合作协议等违法行为。目前已确认超过20名受害者,主要受骗群体为中老年消费者及学生群体。
骗局运作模式解析
- 引流话术:以免费赠品诱导进店,虚构运营商合作背景
- 资金套取:诱导使用花呗/借呗办理消费贷,谎称“非贷款性质担保”
- 设备绑定:强制激活定制机,通过机卡绑定延长诈骗周期
诈骗分子利用消费者对运营商活动的信任,在协议中设置隐藏条款。受害者不仅需承担高额分期还款,更面临手机预装软件窃取个人信息、强制消费等二次伤害风险。
典型案例回顾
- 周女士案例:被诱导办理4599元花呗分期,仅获2个月话费返还,涉事店铺失联后维权困难
- 学生群体案例:以“教育补贴”名义诱导办理分期贷款,导致信用记录受损
- 企业用户案例:冒充运营商客户经理,虚构集团客户优惠套餐实施诈骗
消费者维权进展
目前受害者已通过多渠道进行维权:建立20人以上的微信维权群;向12315平台日均提交3-5次投诉;部分消费者通过工信部申诉渠道获得运营商协助。但受限于店铺注销营业执照、人员逃匿等情况,追损仍面临较大困难。
防骗指南与建议
- 核实活动资质:通过运营商官方APP验证活动真实性
- 警惕分期支付:拒绝任何非官方支付平台的资金操作
- 保留交易凭证:特别注意合约中的违约金条款
- 及时报警:发现异常立即拨打110并冻结支付账户
此类骗局通过精准利用消费者贪便宜心理与运营商活动认知盲区实施犯罪。建议消费者参与通信类促销活动时,务必通过官方营业厅办理,并仔细核查合同条款中的消费时限与违约责任。对于已受骗群体,建议联合向公安机关提交完整证据链,提高案件侦破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