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承诺升级
2025年出现的电销卡骗局中,诈骗分子通过以下新型话术诱导用户:
- 宣称「AI智能防封技术」可实现无限高频拨打,实际采用伪造运营商认证文件骗取信任
- 承诺「运营商白名单保护」规避封号风险,实则利用虚拟运营商指标剩余期行骗
- 虚构「三网融合套餐」提供跨运营商防封保障,实际未取得任何官方授权
技术伪装手段
诈骗团伙运用技术手段伪造资质文件:
- 通过号码池技术伪造归属地,显示为运营商官方号码进行诈骗
- 利用虚拟运营商API接口伪造实时话费查询页面
- 在防封APP中植入虚假通话记录生成功能
技术类型 | 伪装效果 | 识别难度 |
---|---|---|
动态IP拨号 | 显示本地固话 | ★★★★ |
虚拟工号系统 | 伪造客服身份 | ★★★☆ |
新型合同陷阱
2025年合同诈骗呈现专业化特征:
- 采用「电子签约+区块链存证」包装虚假资质
- 在补充协议中隐藏「投诉连带责任」条款
- 设置「阶梯式违约金」阻碍用户解约
风险防范建议
建议通过运营商官网验证代理资质,要求提供完整的工信部备案文件。办理时注意核查合同中的「单日外呼上限」「投诉处理机制」等核心条款,优先选择支持按日结算的合规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