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违约金与分期利息陷阱
合约机最典型的隐形费用体现在违约金条款中,有用户发现提前解约时需支付高达万元违约金,远超剩余话费总额。其本质是将话费套餐转化为消费贷产品,通过冻结花呗额度或绑定个人征信实现资金套利。
分期方式 | 名义利率 | 实际年利率 |
---|---|---|
合约机分期 | 0% | 15.6% |
花呗分期 | 12% | 12% |
二、隐形增值服务扣费
运营商通过IPTV等设备开通隐形收费项目,用户发现话费账单中莫名出现19元/月的音乐服务扣费,且开通时无需任何验证。这类服务通常采用以下扣费路径:
- 电视端一键订购绑定手机号
- 默认选择”账单支付”方式
- 话费账单仅通过链接推送
三、套餐升级连环套
合约到期后运营商优先推荐更高资费套餐,有用户从129元套餐升级到169元时遭遇新陷阱:
- 预存话费返还周期延长至24个月
- 赠送礼品实为网贷产品
- 套餐降级需支付违约金
四、老年用户特殊风险
老年群体更容易陷入0元购机陷阱,某案例显示:
- 通过人脸识别完成业务办理
- 隐藏三年分期还款协议
- 宽带安装收取额外600元费用
合约机的优惠表象下存在多重金融风险,建议消费者办理前确认三个核心问题:违约金计算方式、设备是否为公开版、是否存在预授权冻结。定期登录掌上营业厅核对账单明细,发现异常扣费立即向12315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