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价套餐的隐藏费用
所谓19元/月的低价流量卡,常通过「首月免费」「预存返现」等话术吸引用户,但实际包含激活费、物流费等隐性支出,部分商家还会在用户充值后失联。更有套餐在优惠期结束后自动恢复原价,导致次年资费翻倍。
- 需警惕「首充50送120」等返现承诺的真实性
- 注意「月租抵扣」条款可能暗藏时间限制
二、无限流量的虚假宣传
电信自2019年起已取消无限流量套餐,市面标榜「无限流量」的多为物联卡改造,实际存在三种限制:①流量虚标(宣称200G实得60%)②达到阈值后限速至1Mbps ③仅限特定APP使用。
三、合约期与解约陷阱
低价套餐常绑定12-24个月合约期,提前注销需支付200-500元违约金。部分商家通过「自动续约」条款,在用户不知情时延长服务期限。
- 办理前确认是否有最低消费期限
- 核查电子合同中的解约条款
四、定向流量的误导性宣传
标称「100G大流量」的套餐中,通用流量占比往往不足30%,其余为视频/音乐类定向流量。超出部分按5元/GB计费,单月超额费用可达百元。
五、如何避免被套路
选择正规渠道办理,通过「三查三问」规避风险:查运营商官方备案、查套餐有效期、查用户评价;问清合约期限、问明流量类型、问准费用明细。
- 拒绝非11位手机号的物联卡
- 警惕QQ/微信等非官方销售渠道
电信流量卡存在真实优惠套餐,但需仔细甄别宣传话术中的文字游戏。建议优先选择两年以上资费稳定的官方套餐,避免绑定银行卡或重要账号,发现异常扣费应立即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