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费条款的文字游戏
多数低价套餐标注的19元/29元资费实为折扣价,次年自动恢复原价且常捆绑24个月合约期。部分运营商通过”充值返现”形式实现优惠,实际需要用户预先充值100元才能激活套餐。更有套餐将月租拆分为”基础费用+充值抵扣”,制造低价假象。
二、流量使用的隐形限制
标称的180G超大流量中,通用流量可能不足20%,定向流量仅限特定APP使用。部分套餐存在以下限制:
- 视频清晰度限制(超清需购买加速包)
- 流量有效期限制(未用完月底清零)
- 超额使用直接限速(30G后降为1Mbps)
三、合约期限的解约风险
优惠套餐多绑定12-24个月合约期,提前解约需支付剩余月份50%的违约金。合约期内禁止办理以下业务:
- 套餐降档服务
- 停机保号业务
- 携号转网服务
四、隐藏收费的消费陷阱
激活时可能产生三项隐性支出:50元体验费、20元制卡费、首充100元预存款。部分套餐包含自动订购的增值服务,如视频会员、云盘空间等。
五、售后服务的办理限制
线上渠道办理的套餐存在三大限制:无法通过官方APP查询完整套餐详情、线下营业厅拒办注销业务、15天内停机自动扣费机制。退款申请需满足未拆封、未激活等苛刻条件。
办理流量卡需重点核查合约期限、通用流量占比、资费组成三要素,建议通过运营商官方APP验证套餐真实性,保留业务办理凭证以备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