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利息分期陷阱
电信合约机常以“0元购机”为噱头吸引学生,但实际采用预存话费模式,其分期利息远超常规消费贷。例如某套餐需预存1998元分24期返还,按等额本息计算实际年利率达15.6%,远超花呗等常规分期产品利率。更隐蔽的是,部分业务通过冻结花呗额度完成隐形放贷,若中途停机将触发全额还款。
机型 | 市场价 | 合约总成本 |
---|---|---|
某安卓旗舰 | 1999元 | 4776元 |
iPhone 15 | 6999元 | 21264元 |
二、违约金计算猫腻
合约机违约费用存在两大陷阱:
- 未履行合约时长按剩余月份全额计费,而非按实际损失比例计算
- 违约金包含设备差价、套餐折扣追偿等多项叠加费用,有用户提前一年半解约竟需支付万元违约金
更需警惕的是,部分套餐将设备差价伪装成“预存话费”,解约时要求补足全额差价而非已使用部分。
三、捆绑消费与隐形合约
运营商通过三重捆绑锁定用户:
- 设备绑定:定制机限制使用其他运营商网络
- 服务叠加:强制开通视频彩铃、云盘会员等付费业务
- 期限陷阱:业务员口头承诺2年合约,实际协议中藏有自动续约条款
四、征信风险警示
合约机办理过程中可能涉及以下征信风险:
- 通过“橙分期”等消费贷产品绑定个人征信,欠费即影响信用评分
- 停机三个月未缴费将产生征信不良记录
- 赠送设备若未及时归还,按原价计入欠费账单
学生群体办理合约机时需重点核查分期利率计算公式、违约金条款细则及征信绑定情况,建议优先选择无合约限制的校园流量卡。办理过程中务必留存业务员承诺录音,仔细核对纸质合同与电子协议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