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餐降级遭遇多重阻碍
近期多位用户反映,在运营商APP上仅能便捷办理套餐升档业务,降档操作却面临多重障碍:
- 线上渠道缺失降级入口,需致电客服或线下办理
- 办理过程中遭遇”套餐等级不符””需解除宽带绑定”等限制条件
- 部分营业厅以”业务员不熟悉流程”为由推诿拖延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电信服务投诉量同比激增92.56%,其中套餐降级难成为主要矛盾点。
二、运营商技术解释引质疑
运营商将降档困难归因于技术限制:
- 合约优惠解除需重新确认用户身份
- 新旧套餐权益差异需人工审核
- 融合套餐涉及宽带解绑等技术问题
但消费者指出,同样的技术限制并未出现在套餐升档流程中,质疑运营商通过设置不对等操作门槛变相提高用户消费。
三、法律与监管的应对措施
该现象已引起监管部门关注:
- 工信部2022年明确要求套餐降档与升档提供同等办理方式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用户享有自主选择服务权利
- 部分地区通信管理局启动专项整顿,约谈违规企业
律师指出,运营商单方面设置降档障碍涉嫌侵犯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四、用户维权建议与展望
面对降级困境,用户可采取以下措施:
- 通过工信部投诉平台提交书面申诉
- 保留业务办理记录作为维权证据
- 优先选择无合约限制的弹性套餐
行业专家认为,随着”携号转网”政策深化和5G套餐普及,运营商需通过透明化资费体系重建用户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