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电信合约到期续约中的隐藏费用陷阱
一、合约到期后的常见陷阱
电信合约到期后常见三种风险操作:自动转为包月计费、阶梯式降速机制、设备回收违约金。例如北京用户曾遭遇159元套餐到期自动转为199元包月计费的情况。部分运营商在续约时通过赠送礼品诱导用户签订新合约,实际捆绑高额违约金条款。
- 违约金:剩余月份费用的30%(最高可达1800元)
- 设备回收押金:未归还光猫需扣200元
- 滞纳金:按日收取欠费金额0.05%
二、如何识别隐藏费用
用户需特别关注合同中的三类条款:计费模式变更说明、设备权属约定、提前解约条件。有消费者反映续约时被要求使用支付宝扫描不明二维码,事后发现开通了网贷分期业务。建议通过运营商官方APP查询账户绑定设备清单,避免因设备缺失被扣费。
三、消费者应对策略
合约到期前30天应采取三个步骤:
- 设置日历提醒并开通运营商短信通知
- 使用工信部资费公示平台比价
- 要求工作人员逐条解释合同条款
如遇强制续约,可立即拨打10000客服热线核实,官方明确表示不存在”不续约就停机”的条款。
四、维权途径指南
有效维权需按顺序采取以下措施:
- 保留通话录音、聊天记录等证据
- 7日内可申请撤销新签合约
- 通过12300工信部平台投诉
- 涉及金额争议可向消协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