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约期限制与自动续费陷阱
部分电信卡标榜“前3月免月租”,实则绑定12-24个月的合约期。例如某套餐要求用户承诺在网24个月,合约期内无法更换套餐或携号转网。更有运营商设置自动续约条款,免费期结束后若未主动取消,次月即恢复原价资费,导致月租从0元骤增至39元。这种隐形捆绑可能造成用户长期资费负担。
二、隐性充值激活条件
免费体验需完成特定激活步骤:
- 强制首充50-100元激活账户,且需通过指定渠道充值
- 返费金额分12个月返还,中途解约将终止返费
- 充值金额仅限抵扣套餐费用,不可提现或转赠
某案例显示,用户未按指引操作导致返费失效,实际支付金额超出宣传承诺。
三、定向流量与通用流量暗藏差异
运营商常模糊流量类型定义:
- 标称90G流量中,仅30%为通用流量(如65G通用+25G定向)
- 定向流量覆盖范围不透明,多数仅限视频类APP
- 超量后按5元/GB收费,未显著提示限速阈值
四、增值服务叠加扣费风险
免费体验期常附带增值服务:
项目 | 收费规则 | 触发条件 |
---|---|---|
云盘会员 | 15元/月 | 默认勾选体验包 |
视频VIP | 20元/月 | 首充后自动开通 |
38%用户因未及时取消增值服务,两年内被多扣360-480元。
电信卡前3月免月租优惠存在合约绑定、激活门槛、流量限制、增值扣费四重隐藏条件。建议用户办理时核查合约期限细则,明确流量类型划分,关闭自动续费功能,并通过工信部平台比对历史资费,避免陷入长期消费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