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营销策略驱动利益捆绑
运营商通过“主卡+副卡”的套餐组合提升ARPU值,部分线下营业厅为完成业绩指标,在宽带办理环节刻意隐瞒副卡收费条款。用户反馈在苏州办理79元宽带时,被要求绑定两张“免费”副卡,但实际每月收取32元功能费。此类强制捆绑行为已成为电信行业普遍现象。
二、套餐设计复杂化收费结构
现行套餐普遍采用分层收费模式,包含以下隐性成本:
- 基础套餐费与宽带调速费叠加收取
- 副卡功能费与彩铃服务强制绑定
- 违约金按时间累计计算
江西用户投诉显示,299元套餐本可减免副卡费却被持续扣费4年,暴露出系统设置与人工告知的脱节。
三、用户协议模糊化责任
运营商利用格式条款设置多重限制:
- 宽带注销需支付设备违约金
- 副卡优惠协议绑定长期合约
- 套餐变更限制在协议期内
成都用户办理0.1元流量包时未获知千倍违约金条款,显示告知义务履行缺失。
四、消费者应对建议
用户可采取以下维权措施:
- 通过工信部投诉平台提交书面证据
- 要求运营商提供完整协议复印件
- 定期核查账单明细与副卡状态
江西通信管理局回复显示,副卡注销需主动申请且不自动终止扣费,建议用户保留业务办理录音作为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