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制绑定与隐藏收费
办理宽带或主套餐时,运营商常以“优惠赠送”名义强制绑定副卡,用户往往未被告知具体收费规则。例如部分用户办理宽带时被代理商直接开通两张副卡,每月固定收取10元/张的费用,即便未激活使用也会持续扣费。更有套餐隐含彩铃费、云盘服务费等附加项目,导致实际月费比宣传高出20%-50%。
二、流量共享陷阱与计费混乱
主副卡名义上共享流量,实则存在多重限制:
- 主卡专属流量包仅限主卡使用,副卡超额流量需单独付费
- 主卡购买的流量包无法共享给副卡,导致重复扣费
- 账单合并后费用划分不透明,用户难以核对消费明细
三、注销限制与高额违约金
用户注销副卡时普遍遭遇阻力:
- 需支付违约金(15元/月×使用月数),部分用户被迫支付数百元
- 运营商以“优惠协议未到期”为由拒绝注销,拖延处理时间
- 已销户副卡仍关联主卡账户,欠费继续影响主卡使用
四、附加服务捆绑与自动续费
宽带套餐常捆绑“全屋WiFi”“机顶盒”等增值服务,办理时未明确告知收费规则,例如某用户发现宽带套餐中包含每月20元的提速费、12元电视服务费,两年多扣费超800元。更存在协议到期后自动续约、未经同意开通流量包等行为,用户需反复投诉才能取消。
电信主副卡业务通过强制绑定、模糊计费规则、限制注销等手段形成系统性消费陷阱。用户办理时应要求书面协议,重点核查副卡月费、流量共享范围、违约金条款等内容,定期通过运营商APP核验账单明细,发现异常及时向工信部投诉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