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餐合约陷阱:免费宽带成枷锁
电信5元套餐常与免费宽带业务绑定销售,用户办理时未被告知隐藏的长期合约条款。部分案例显示,营业员以”必须装宽带才能办卡”为由诱导消费,事后却以合约未到期为由拒绝解绑,并索要高额违约金。这种强制捆绑行为违反工信部关于用户自由选择套餐的规定,导致消费者陷入”拆机销户”或”继续付费”的两难境地。
二、隐性消费叠加:低价套餐变高价账单
该套餐存在三重消费陷阱:
- 基础流量仅200MB,超出后阶梯式收费最高达22元/1G
- 未明确提示的附加服务扣费,如23.9元/月增值业务
- 宽带设备押金及违约金条款
项目 | 金额 | 来源 |
---|---|---|
违约金 | 300-800元 | |
流量超额费 | 最高80元/月 | |
增值服务费 | 23.9元/月 |
三、服务流程障碍:改套餐堪比闯关
用户办理套餐变更时遭遇多重阻碍:
- 线上客服推诿要求线下办理
- 营业厅设置拆机销户前置条件
- 系统自动跳转错误操作页面
有用户反映需坚持7-8次投诉才能完成套餐变更,期间还面临征信威胁等不当催缴手段。
电信5元套餐的投诉风暴暴露运营商在套餐设计、服务告知、合约履行等环节的系统性缺陷。低价策略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收费体系和严苛的合约条款,建议消费者办理前仔细核查:是否存在强制绑定业务、违约金计算标准、超额流量收费标准等关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