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楼宇经济与营商环境双轮驱动
滨城区通过打造“立体化产业园区”,构建楼宇经济生态圈,形成科级干部包保楼宇的“1+6”工作机制,实现21家企业入驻楼宇的年度目标。彭李街道整合税务、市场监管等资源,建立协同联动的运行机制,以“滨周到·城心办”品牌优化服务,为企业创造“如鱼得水”的发展环境。
- 成立楼宇经济促进中心,落实班子成员责任分工;
- 推动27个社区与执法部门联合服务,提升企业办事效率;
- 通过招商项目对接,扩大楼宇经济规模。
二、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
滨州以“十大创新”行动为核心,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2024年新增19家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博兴绿色化工新材料、邹平轻量化铝产业集群入选省级战略项目,京博物流等企业获批省级平台经济试点。通过“三个全覆盖”政策(技改、研发、工业互联网),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领域 | 数量 |
---|---|
省级创新平台 | 20家 |
市级研发中心 | 44家 |
产业集群升级项目 | 3个 |
三、绿色低碳引领高质量发展
聚焦“双型”城市定位,滨州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战略。2023年启动绿色低碳十大重点任务,包括打造区域科创平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推动阳信牛智谷等园区成为省级示范。通过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5.2%。
四、交通网络构建开放新格局
“六高五铁十专线”交通体系加速成型,滨州黄河大桥主桥合龙、高铁架梁工程启动,打通京津冀与环渤海经济走廊。2025年高铁建成后,将实现1小时直达济南、2小时连通北京,助力物流枢纽城市建设。
滨州通过楼宇经济聚能、科技创新蓄能、绿色转型增能、交通网络扩能,形成“四轮驱动”发展模式。这种系统性激活新动能的方式,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