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隐性费用与套餐限制
深圳联通合约机常以”0元购机”为噱头吸引消费者,但实际隐藏三项关键收费:
- 每月最低消费门槛:部分套餐要求每月固定消费59-99元,超出基础套餐外的流量、通话仍单独计费
- 违约金条款:提前解约需支付手机总价30%-50%的违约金,有用户反映实际解约费用高达数千元
- 设备管理费:部分合约包含每月10-20元的”网络服务费”,但未在宣传页面明示
套餐限制方面,合约期内禁止更换低价套餐,有用户投诉原69元套餐到期后,运营商强制升级为99元套餐。
二、合约期限与自动续费陷阱
深圳地区合约机签约周期存在两个突出问题:
- 默认续约机制:合约到期后自动续签1-2年,需用户主动致电客服取消,2024年投诉数据显示87%用户不知晓该条款
- 期限绑定信用:有案例显示用户因合约机欠费89元,直接被纳入征信黑名单,影响房贷申请
期限 | 表面优惠 | 实际总支出 |
---|---|---|
12个月 | 手机立减800 | 4680 |
24个月 | 手机0元 | 5760 |
三、设备质量与价值虚标
深圳宝安、龙华等地的线下营业厅存在设备欺诈行为:
- 发放库存机:2025年仍有用户获得运行内存仅1GB的定制机型,无法安装微信等基础应用
- 虚标设备价:标价2999元的合约机,同型号市场价仅1599元,差价通过套餐分期收取
- 功能阉割:部分5G合约机实际仅支持4G网络,网速测试显示下载速率不足100Mbps
四、强制消费与诱导签约
光明区等区域出现新型营销套路:
- 扫码抽奖诱导:以”点赞抽奖”为由获取用户信息,中奖后强制签约
- 模糊合约内容:用”自由合约机”等话术掩盖4999元预存话费条款
- 限制通信功能:对低频使用者自动判定为”高风险客户”,擅自停机逼迫升级套餐
2025年深圳市消委会数据显示,合约机相关投诉中43%涉及诱导签约问题。
消费者办理合约机时应要求书面确认三要素:解约条件、设备型号、套餐外收费标准,建议优先选择可按月解约的短期合约。遭遇强制消费时可保存宣传物料,通过12300工信部投诉平台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