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价套餐与虚标流量陷阱
商家常通过“9元享200G”“永久套餐”等话术吸引消费者,实际存在三种典型套路:
- 价格虚高:标榜专属优惠的套餐,实际月租远高于宣传价格,如宣称29元套餐实收59元
- 流量虚标:声称10GB流量实际仅几百MB,定向流量占比超80%且未明确标注
- 限速陷阱:所谓“无限流量”在达到阈值后降速至无法正常使用
二、验证码盗取与虚假充值
部分商家以“专属渠道充值”为名诱导消费者提供敏感信息:
- 要求用户通过特定链接输入手机号及验证码
- 谎称充值失败直接退款,实际可能盗取个人信息
- 将用户话费直接扣款,伪装成流量包费用
三、隐形费用与套餐互斥
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叠加多种收费项目:
- 收取高额快递费,变相提高商品总价
- 以“套餐互斥”为由拒绝返还扣款,实际为二次收费
- 绑定第三方服务产生自动续费
四、物联卡伪装与售后推诿
不良商家通过专业话术掩盖产品本质:
- 使用“消费电子级成品卡”等术语伪装物联卡
- 快递员现场激活时诱导办理高价套餐
- 出现问题后以“审核中”“系统延迟”等理由拖延处理
消费者应通过运营商官方渠道办理业务,警惕需要提供验证码的非正规充值链接。购买前核实套餐详情页的月租金额、流量构成及合约期限,保留交易记录作为维权凭证。遭遇欺诈时应立即向平台及工信部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