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月免费的运作机制
所谓首月免月租,本质是运营商通过赠送体验金抵扣当月费用。例如29元套餐赠送30元体验金,首月实付0元,但次月起恢复原价。部分套餐更要求用户必须同时激活两张卡,通过叠加赠送实现首月免费,但后续需自行承担两张卡的月租。
二、预存话费连环套
运营商常将首充金额包装成“赠费优惠”,实际暗藏三重陷阱:
- 首充费用不可退还,需分月返还
- 激活时强制预存100元,次月即开始扣费
- 返还规则不透明,常以“套餐升级”为由中断优惠
宣传口径 | 实际扣费 |
---|---|
首月0元 | 次月起恢复29-99元 |
每月返20元 | 需持续充值才能维持优惠 |
三、虚假宣传常见套路
商家通过文字游戏诱导消费者,主要手段包括:
- 将定向流量标注为“全国通用流量”
- 隐藏达量降速条款(如40GB后限速1Mbps)
- 模糊合约期限,绑定12-24个月协议
典型案例显示,某广电套餐宣称“192G流量”,实际需激活两张卡且优惠期仅6个月,后期月租翻3倍。
四、如何识别真实优惠
建议消费者遵循“三查原则”:
- 查运营商APP确认套餐详情
- 查工信部备案号辨别正规渠道
- 查用户评价揭露隐藏条款
特别注意合约中关于“违约金”“自动续约”的条款,避免因销号产生额外费用。
低价套餐往往伴随高风险,消费者应警惕“零月租”“永久优惠”等绝对化宣传。选择套餐时务必通过官方渠道办理,留存宣传页面截图作为维权证据,遇到强制扣费可向12315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