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虚假承诺返话费诱导消费
淘宝部分商家以”月租9元享200G流量””连续返话费”为噱头吸引消费者,实际激活后普遍存在承诺返现不兑现问题。典型案例显示,消费者充值100元激活后发现月租实为29元,所谓返话费实为充值金额分期抵扣。更有商家通过文字游戏将首充金额包装成”优惠”,实际仍按标准资费扣款。
宣传话术 | 实际执行 |
---|---|
永久9元月租 | 仅首月优惠 |
充值返现 | 分期抵扣本金 |
流量不限量 | 虚标达80% |
二、物联卡陷阱暗藏多重风险
物联卡骗局呈现新型特征:需强制下载指定APP完成实名认证,包括上传身份证、人脸识别等敏感操作。消费者遭遇的主要问题包括:
- 流量虚标:宣传235G实际仅80G可用
- 扣费异常:未使用流量却显示超额扣费
- 强制消费:后台擅自变更套餐为年包
三、平台客服失职助长乱象
消费者维权过程中,淘宝客服普遍存在推诿现象。案例显示,针对已查实的虚假宣传投诉,平台仅承诺”加强监督”而无实质处理。部分商家在投诉后直接关店逃避责任,消费者充值金额无法追回。
四、消费者应对策略指南
- 保留宣传页面截图及聊天记录
- 通过12315平台进行双渠道投诉
- 拒绝非官方渠道的实名认证要求
- 警惕需预存大额话费的套餐
该类骗局已形成”虚假宣传-诱导充值-拒绝售后”的完整链条,建议消费者优先选择运营商官方渠道办理套餐。对于已受骗用户,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主张三倍赔偿,最低500元的法定赔偿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