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虚假宣传诱导下单
淘宝商家通过「9元月享300G流量」「首充返现」等醒目广告吸引消费者,实际激活后常出现套餐与宣传不符的情况。有消费者反映收到的卡显示80G流量,与宣传的235G相差甚远,返现承诺也屡屡落空。部分商家以「审核未通过」为由强制更换低价套餐,甚至擅自变更合约内容。
二、隐藏费用暗藏玄机
所谓的低价月租往往需要消费者完成复杂操作:
- 强制首充100-200元话费,但实际返现金额缩水
- 月租通过首充金额抵扣,次月起恢复高额资费
- 隐性收取短信费、通话附加费
典型案例显示,首充200元的用户次月即欠费120元,实际月租达49元。
三、套餐变更防不胜防
商家通过时间差设置消费陷阱:
月份 | 宣传资费 | 实际扣费 |
---|---|---|
首月 | 9元 | 49元 |
第二月 | 9元 | 49元 |
第三月 | 9元 | 32元起 |
消费者常遭遇未经告知的套餐升级,流量用尽后自动叠加高价流量包。
四、维权困境难解
超过80%的投诉者遭遇以下问题:
- 验证码接收异常导致无法查询账单
- 商家拖延处理超出售后期限
- 客服互相推诿不解决问题
- 实际资费与宣传差异举证困难
有消费者起诉时发现商家已下架商品,淘宝平台推脱监管责任。
结论:9元月租卡本质是商家设置的营销陷阱,建议选择电信运营商官方渠道办理套餐,仔细阅读合约细则,保留充值凭证。遭遇欺诈时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张「退一赔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