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租金额的二次包装
商家常将“月租”包装成“月费”,利用返费规则掩盖真实成本。例如宣传“19元月租”,实则为用户首充100元后分摊抵扣,实际每月仍需支付29元,首充金额实为用户本金而非优惠。部分套餐甚至通过“.9”尾数(如9.9元)暗示低价,实为物联卡陷阱。
二、优惠期限的模糊表述
优惠期表述存在多种文字游戏:
- “长期套餐”可能仅指20年或到期自动续约,而非永久有效;
- “根据运营商政策续约”实为短期优惠,需人工确认续约条件;
- 优惠期后可能出现流量减半或月租上涨,需提前确认条款。
三、物联卡与正规卡混淆
物联卡常伪装成低价流量卡,其特征包括:
- 月租含“.9”尾数(如9.9元);
- 标注“随用随充”“纯流量卡”且无11位手机号;
- 实际流量虚标(100G仅用50G)且限速4G网络。
四、预存话费的分摊套路
商家将用户首充金额包装为“返费优惠”,例如首充100元分5个月抵扣,表面月租仅9元,实则每月29元成本由用户预存款+月租构成,本质是本金回流。
五、其他隐藏费用陷阱
部分套餐暗含合约期违约金、限速费、叠加包强制消费等条款,合约期内注销需支付高额赔偿金,超量流量单价可达5元/GB。
选择流量卡时应仔细核对月租计算逻辑、优惠期具体年限、物联卡标识及合约条款,优先选择注明“自动续约”“20年套餐”的长期卡,避免轻信“超低月租”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