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价流量套餐的四大陷阱
市场上常见的“9元享100G”“19元无限流量”等广告往往暗藏以下风险:
- 优惠期后月租暴涨,实际费用可能翻倍
- 达量降速导致网速骤降,影响正常使用
- 套餐内流量虚标,实际可用量缩水50%以上
- 基础套餐仅含200MB流量,超出后按0.29元/MB计费
二、物联卡冒充手机卡的常见骗局
不良商家通过以下手法将物联卡包装成手机卡销售:
特征 | 物联卡 | 正规手机卡 |
---|---|---|
通话功能 | 不可用 | 支持 |
流量虚标 | 普遍存在 | 运营商官方计量 |
售后服务 | 无保障 | 运营商官方渠道 |
典型案例显示,消费者购买的“100G流量卡”实际可用仅30GB,且无法通过运营商查询流量。
三、隐藏费用与合约陷阱
- 激活时强制预存话费,商家跑路后资金无法追回
- 合约期6-12个月,提前注销需支付违约金
- 首月扣费包含服务费、制卡费等隐性收费
某用户办理20元套餐后,因“黑户”标记被要求额外支付18元解锁。
四、如何识别正规流量卡
- 查验运营商官方授权资质
- 要求提供可拨打10010/10086验证的卡品
- 拒绝快递员现场激活话费充值要求
- 通过运营商APP实时查询套餐详情
低价流量卡骗局往往通过价格锚定效应诱导消费,实际使用中存在网络限速、流量虚标、合约捆绑三重风险。建议消费者优先选择运营商官方渠道,仔细核对套餐细则中的计费规则与合约条款,避免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