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虚假宣传的常见套路
部分商家以“9元100G”“无限流量”等标语吸引消费者,实际存在流量虚标、限速阈值、优惠期限制等问题。例如“无限流量”套餐往往在使用20GB后降速至2G水平,严重影响体验。定向流量则限制特定APP使用,超出范围需额外付费。
宣传术语 | 实际限制 |
---|---|
无限流量 | 20GB后限速至1Mbps |
100GB通用流量 | 90GB为定向流量 |
二、合约期与注销陷阱
合约套餐常以优惠价格吸引用户签订12-24个月协议,但存在三大风险:
- 提前解约需支付高额违约金
- 优惠期后资费大幅上涨
- 注销需到归属地营业厅办理
三、流量限速与定向限制
运营商通过技术手段设置流量使用阈值,当用户月流量超过40GB时,网速可能降至256Kbps以下,导致视频卡顿、网页加载困难。定向流量仅限抖音、微信等指定APP使用,且不同平台流量池独立计算,极易产生超额费用。
四、选购策略与避坑指南
- 验证卡片资质:通过运营商官方APP查询套餐详情
- 关注资费结构:确认是否包含激活费、运费等附加费用
- 测试实际网速:使用测速工具检验限速阈值
- 选择灵活套餐:优先考虑无合约或短期合约产品
消费者应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套餐信息,重点关注流量构成、限速规则、合约期限三大要素。建议保留宣传页面截图作为维权依据,遇消费纠纷时可向工信部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