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约期与违约金陷阱
部分流量卡通过12-24个月的合约期捆绑用户,若提前解约需支付高达月租费3倍的违约金。更有商家在合约中设置隐蔽条款,例如自动续约机制,导致用户被动延长使用周期。
二、隐藏收费与套餐恢复原价
常见套路包括:
- 首月收取全额月租却按天数计算流量
- 优惠期结束后资费翻倍(如19元套餐恢复99元原价)
- 激活时强制预存100元话费且不可退款
三、售后无保障与维权困难
物联卡商家跑路现象频发,用户遭遇流量虚标或断网时,超60%的投诉因无法联系客服而搁置。部分平台设置复杂的注销流程,要求返回归属地营业厅办理或提交10项以上证明材料。
四、避开陷阱的四大策略
- 合约审查:通过运营商官方APP验证套餐内容,特别注意“自动续约”条款
- 价格验证:要求商家出示加盖公章的资费说明文件
- 渠道选择:优先选择三大运营商自营渠道,第三方购买需确认店铺评分>4.8
- 证据留存:保存聊天记录、宣传页面截图及付款凭证至少6个月
消费者应建立事前防范+事后追踪的双重保障机制,购卡时利用运营商官方渠道核验套餐真实性,使用中定期通过客服电话确认套餐状态,发现问题立即通过12300电信申诉平台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