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月低价与次月涨价陷阱
多数标榜“永久9元月租”的套餐存在阶梯式收费机制。部分运营商通过“首月0元”“前三月9元”的短期优惠吸引用户,但优惠期结束后月租可能恢复至39元甚至更高。用户在办理时若未仔细阅读合同细则,容易忽略后续费用变更条款。
典型收费模式示例:
- 首月充值100元获赠话费,次月起每月返还10元
- 实际月租=原价29元
返还10元 + 额外补缴20元
二、流量计量与网速限制的隐藏条款
广告宣称的“100GB大流量”通常包含多重限制:
- 通用流量与定向流量混用(如30GB通用+70GB定向)
- 高速流量阈值后降速至128Kbps
- 流量有效期仅限当月,未使用部分不结转
测试数据显示,实际可用流量普遍比宣传值低20%-40%,部分物联卡甚至存在流量虚标现象。
三、物联卡冒充正规卡的消费陷阱
近35%的9元套餐卡属于物联卡范畴,存在以下特征:
- 仅支持13位物联网专用号码
- 无通话和短信功能
- 流量充值需通过第三方平台
此类卡片不受《电信条例》保护,出现问题时运营商不提供官方售后服务。
四、运营商套餐与长期有效性的误导宣传
三大运营商官方渠道查询结果显示:
运营商 | 最低月租 | 合约期 |
---|---|---|
中国移动 | 30元 | 1年 |
中国联通 | 29元 | 20年 |
中国电信 | 29元 | 永久 |
市场上所有官方渠道均未推出永久9元套餐,所谓“永久有效”多指20年以上的长期合约,且需承诺最低消费额度。
消费者在选择低价套餐时,应重点核查:11位手机号码、是否支持通话功能、套餐资费公示文件、运营商官方售后服务渠道等关键信息。建议优先考虑29元档位的正规长期套餐,避免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