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冒充身份推销骗局
校园内常见伪装成学长学姐的推销人员,以”最优惠校园套餐”为名诱导新生办理非正规流量卡。这些推销者往往谎称与学校存在合作关系,实际通过伪造工牌、仿冒运营商标识等方式获取信任。
二、低价套餐文字陷阱
不法商家使用”惊喜卡””万象卡”等虚构名称包装套餐,常见欺诈手法包括:
- 首月超低价诱导,次月起收取隐形费用
- 夸大流量数值(如标注100GB实际限速20GB)
- 合约期内注销需支付高额违约金
三、识别诈骗三大方法
- 核对运营商电子工牌与官方APP信息一致性
- 查看纸质合约中的资费细则与违约金条款
- 通过运营商官方客服验证套餐真伪
四、正确办理应对策略
建议通过运营商官网或授权营业厅办理学生专属套餐,注意保留业务受理单。如遇强制推销可直接联系学校保卫处,已受骗学生可向工信部12300热线投诉维权。
校园流量卡诈骗本质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设置消费陷阱,学生群体应提高资费敏感度,办理前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套餐内容,避免因贪图低价造成长期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