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乱扣费现象触目惊心
江苏省常州市检察机关披露的案件显示,全国98万部老人机被植入恶意代码,每月自动订购增值服务扣取6-10元资费。受害者张大爷发现话费异常后报案,揭开这场波及全国的资费欺诈黑幕。
涉事老年机主要通过短信验证码完成支付授权,后续扣费无需二次确认。犯罪团伙通过深圳服务器远程操控,形成「温水煮青蛙」式持续吸血。
二、技术操控的黑色产业链
案件核心人物欧阳某某勾结主板开发商,将增值服务代码预装至手机硬件。具体实施流程包括:
- 通过技术手段获取SP服务商计费代码
- 与主板厂商合作植入恶意程序
- 利用短信支付通道绕过用户确认
- 通过远程服务器控制扣费周期
该模式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涉及深圳多家科技公司,涉案金额达数百万元。
三、用户如何自我防护
消费者可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 定期检查话费详单,发现异常立即投诉
- 老年机避免使用短信支付功能
-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核查设备入网许可
- 保留扣费证据用于维权
四、监管与运营商的应对
常州市工信局已建立投诉快速响应机制,要求运营商:
- 提供5年以上完整扣费记录查询服务
- 对异常流量扣费实行先行赔付
- 加强SP服务商资质审核
三大运营商表示将升级安全检测系统,2025年起对所有合约机主板进行安全认证,阻断恶意代码传播渠道。
常州合约机乱扣费事件暴露了通信行业监管漏洞,需建立「厂商-运营商-监管部门」三方联动的溯源机制。随着《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实施细则落地,2025年将成为治理资费陷阱的关键年,但彻底清除灰色产业链仍需长期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