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虚假宣传乱象触目惊心
近年来中国广电代理商频繁被曝虚假宣传,通过抖音、拼多多等平台以”首充返现””超低月租””千兆流量”等话术诱导消费。消费者激活后普遍发现实际套餐费用翻倍、流量缩水,更有案例显示充值金额被强制转为优惠券,涉嫌消费欺诈。
宣传内容 | 实际履约 | 涉案金额 |
---|---|---|
月租3元 | 扣费39元 | 160元 |
960G流量 | 仅69G | 500元索赔 |
二、四大常见欺诈套路揭秘
- 虚假套餐承诺:以中国移动名义发卡,实际激活后转为广电卡
- 充值连环套:首充后要求二次缴费,否则无法激活
- 文字游戏陷阱:将”月租”定义为”基础费+叠加包”
- 强制捆绑销售:充值金额转为不可提现的优惠券
更有个案显示代理商伪造中国广电合作资质,通过传销式推广发展下线,2021年已有相关诈骗组织被曝光。
三、法律武器与维权路径
- 保留证据:截图广告页面、保存充值记录
- 平台投诉:通过12315或黑猫投诉发起维权
- 行政举报:向工信部提交虚假宣传证据
- 司法诉讼: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主张三倍赔偿
2025年2月已有消费者通过集体诉讼成功追回160元充值款,法院认定代理商存在主观欺诈故意。
广电充值乱象暴露运营商渠道监管漏洞,建议消费者选择官方渠道购卡,遇欺诈时及时行使法定索赔权。监管部门需建立代理商黑名单制度,对虚假宣传行为实施顶格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