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量虚标问题频现
多名消费者反映,中国广电流量卡存在实际可用流量远低于宣传数据的现象。例如,有用户购买标称“无限流量”套餐后,仅使用两天即被断网,客服解释为“流量耗尽”,与宣传存在明显矛盾。另有用户指出,宣传中承诺的135GB流量仅到账9GB,剩余流量需开通额外服务才能获取。
二、套餐内容与宣传不符
在多个电商平台销售的广电流量卡被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 宣传月租9元的套餐实际收费34元,且包含41.45元违约金条款
- 承诺的“充100送100”优惠实际仅赠送50元
- 套餐内包含的副卡功能无法正常开通
此类差异被消费者质疑为利用文字游戏进行欺诈营销。
三、隐藏条款与扣费陷阱
消费者投诉显示,广电流量卡存在多项未提前告知的条款:
- 部分套餐需通过短信手动关闭增值服务,但未在激活时明确提示
- 物联卡用户遭遇自动扣费且无法退订增值业务
- 2023年前生产的手机存在设备兼容问题,但购买页面未作说明
四、消费者维权困境
维权过程中,用户普遍遭遇客服推诿、平台商家失联等问题。有消费者反映,通过黑猫投诉等平台提交诉求后,仅收到“已分配商家”的自动回复,未获实质解决方案。拼多多、微信等销售渠道的商家更以“文字游戏”为由拒绝处理投诉,导致多数人损失金额在80-150元之间。
中国广电流量卡的宣传与服务质量矛盾已形成系统性消费纠纷,反映出运营商在代理商管理、套餐透明度、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严重漏洞。建议消费者留存宣传截图、通话录音等证据,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主张三倍赔偿,同时呼吁工信部门加强电信服务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