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虚假宣传诱导消费
广电卡通过夸大流量套餐内容吸引消费者,常见手法包括将定向流量包装成通用流量。例如宣传”192G超大流量”,实际包含30G仅限特定平台使用的定向流量。更有商家打着移动卡名义发货,用户激活后才发现是广电卡。
典型促销话术包含:
- 模糊标注定向流量占比
- 隐藏套餐升级条款
- 虚构”免费靓号”福利
二、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线上办理过程中存在严重信息安全隐患。有用户反映购买广电卡后,个人信息被用于非法办理多张电话卡。诈骗分子通过以下方式获取敏感数据:
- 要求上传身份证正反面照片
- 收集银行卡绑定信息
- 诱导下载非官方APP
这些信息可能被用于电信诈骗、冒名贷款等犯罪活动。
三、隐性收费套路揭秘
用户激活套餐后常遭遇意外扣费:
- 默认开通彩铃等增值服务,次月开始收费
- 流量统计异常,存在”夜间偷跑流量”现象
- 超出流量按高价计费,且无预警提示
项目 | 说明 |
---|---|
音频彩铃 | 默认开通/3元/月 |
流量超额 | 5元/G自动扣费 |
四、销户困难捆绑用户
消费者发现套餐问题后常面临注销难题:
- 线上销户系统不完善,需线下办理
- 欠费状态下无法注销
- 违约金条款设置不合理
有用户尝试注销时遭遇”需派出所证明”等奇葩要求,维权成本极高。
广电卡低价促销背后存在系统性消费陷阱,从营销话术、资费设计到售后服务均存在缺陷。消费者应仔细核查套餐细则,避免上传敏感信息,建议优先选择运营商官方渠道办理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