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户设备兼容性问题
部分用户反映光纤升级后仍存在信号中断现象,主要源于旧式机顶盒无法接收光纤信号。广电网络要求用户必须更换支持H.265编码的设备,但部分社区尚未完成终端设备置换工作。数据显示,东莞仍有约15%的存量设备未达到广电总局2017年制定的高清信号接收标准。
二、网络优化尚未完成
光纤主干网络升级存在阶段性技术瓶颈:
- 同轴电缆与光纤混合组网导致传输损耗增加
- 700MHz频段设备在密集城区存在信号干扰
- 网络参数配置未完成动态优化
三、合作商协调存在障碍
广电网络部分业务依赖第三方服务商,设备复通流程涉及多方协作。典型案例显示,合作商未及时更新用户数据库导致12%的升级用户出现业务中断。特别是在城中村改造区域,线路迁移需要物业、市政等多部门协同,平均延误周期达5-7个工作日。
四、服务响应机制滞后
用户投诉处理系统存在响应延迟:
- 客服系统将30%的故障申报转接至营销部门
- 线下服务网点密度仅为其他运营商的1/3
- 网络诊断工具未整合光纤拓扑数据
技术障碍的根源在于网络转型期的系统性矛盾,需建立设备更新补偿机制、优化网络资源配置、完善合作商管理制度。建议用户及时通过官方渠道核查设备兼容性,在信号调试期间采用双模接收方案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