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制捆绑消费的争议模式
广电宽带用户投诉案例显示,捆绑销售主要表现为:未明确告知服务条款即强制绑定电视盒子、监控设备或电话卡,以协议期限制用户解约权,甚至伪造用户签名延长合约周期。例如有用户升级光纤时被要求支付100元费用,实际为电话卡开通费,且未签署书面协议;另有用户发现宽带续费后被默认开通电视业务,形成隐性消费。
二、消费者权益与法律冲突
此类行为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的知情权与第九条自主选择权,同时可能构成《反垄断法》禁止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搭售行为。司法实践中,陕西广电曾因捆绑销售数字电视服务被判返还用户费用,其核心争议在于运营商是否通过技术垄断地位限制用户选择权。
三、技术设备与用户隐私的关联性
部分投诉案例显示,广电宽带在安装过程中存在未经许可加装监控设备的行为。例如某用户办理宽带时,工作人员擅自安装监控设备并收取费用,但未在合同中明确功能范围及数据使用规则。尽管尚未发现直接涉及用户行为监视的实证,但设备控制权的不透明性引发了隐私泄露风险的担忧。
四、监管部门处理与司法判例
工信部门处理此类纠纷时,主要依据《电信条例》要求运营商规范服务协议。司法层面则存在两种判定路径:一是通过反垄断诉讼认定捆绑销售违法,二是依据消费侵权主张撤销不平等条款。2025年广西电信违约金纠纷案中,用户因运营商无法提供签署证据而免于赔付,体现了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的应用。
五、行业整改建议与用户对策
建议建立以下应对机制:
- 运营商层面:明确服务清单与收费明细,禁止口头承诺替代书面合同
- 监管层面:建立捆绑销售负面清单,强化协议电子存证审查
- 用户层面:保留业务办理凭证,通过工信部申诉平台主张权益